第四百四十章:黄河边高原上_从人世间开始穿越
笔趣阁 > 从人世间开始穿越 > 第四百四十章:黄河边高原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四十章:黄河边高原上

  “额娃就是有志气!伱好好学,我和你达做你的后盾!”郑母听了之后异常的开心,她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她朴素的认知中丈夫和儿子就是一切。

  “那我去学习了。。。”郑辰站起来说道。

  “额娃去吧。。。我去给你煮些绿豆汤,这天是越来越热了喝了也能下下火气。。。”郑母见郑辰这么勤奋也是站起来往厨房走去。

  回了屋里以后郑辰把东西重新整理了一下然后拿出了课本。

  他是有准备也有不少的知识储备,但看书还是有必要的;高中三年的课本都在窑洞里堆着,郑辰全部找了出来然后从语文开始看,有过目不忘的技能他就当是复习了。

  除了中间郑母端了绿豆汤进来以外没人打扰他,他着就看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其实这个时代的陕北人家大部分都是吃两顿饭,早饭一般在十点左右,午饭在下午的两三点;但是现在不行,郑辰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而且又是高考前,所以晚上加一顿餐也成了习惯。

  晚饭很简单,玉米稀饭和馒头,炒茄子还有拌黄瓜,没有肉。

  蔬菜都是自己家里种的,一般都是春天种下去然后几个月可以不用去买菜了;当然,这个时候要你买菜也只能去县城,麻烦不说还贵。

  “明天我去一趟县城割些肉回来,让你妈给你包饺子!”老郑看郑辰吃的香甜就说道。

  “不用,吃这些挺好的!”郑辰咬了一大口馒头说道。

  这馒头是传统发酵的老面馒头,一口下去暄软中带着麦香,这是郑辰在后世也吃不到的味道;还有这茄子和黄瓜,蔬菜味很足,没有化肥更没有农药的残留,绝对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买些吧,给额娃补些油水!”郑母笑眯眯的说道。

  “那听你们的。。。”郑辰点点头表示同意,既然父母都同意了他就顺水推舟。

  晚上躺在窑洞的炕上郑辰思绪万千。

  其实现在这个条件和之前在人世间的时候还是好了不少,尤其是外部环境,一九八四年正是大发展大进步的年代,不用担心有过多的限制。

  他空间里有不少的东西可以用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甚至是可以帮老郑在县城里弄一个门面房开个维修店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这个事情不能着急还是得讲究一下方式方法,贸然拿出钱才来只会惹人怀疑。

  再有就是即将来临的高考,这是人生的分水岭。

  而高家村的恩怨情仇和纠葛也是在高考以后发生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些年轻人甚至是上一辈的人命运都发生了变化。

  而改变这些人的命运就是郑辰这次来的任务,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

  第二天早上六点的时候郑辰就起床了。

  在他起床的时候老郑和郑母已经起来了,在这个时代的农村成年人是没有睡懒觉的权利和习惯的,庄稼人种地是本分,田地里只要种的有庄稼那就有忙不完的活儿要干。

  这些活儿当中锄草是最大的事情之一,杂草比庄稼长得快多了,你不锄草那就影响庄稼的收成,这个时候地里的小麦还没成熟,玉米还在拔苗当中,所以锄草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额娃咋不多睡会儿,这还早的很。。。”郑母看见郑辰起来惊讶的说道。

  “睡不着了早些起来学习。。。”郑辰找了个借口说道。

  “勤奋是好事但过犹不及!但既然起来了那就洗脸去。。。等你妈下地回来了给你做饭!”老郑眼中带着笑意说道。

  其他的不说,至少现在郑辰的精气神好了不少,现在的郑辰才像一个年轻人的样子才有一个年轻人朝气,父母看了心里高兴!

  “我跟你们一起去吧,人多干的也快一些。。。”郑辰说道。

  “额娃有这个心就行勒,你还是在家里学习吧,这些事情我和你达就成了!”郑母笑眯眯的说道。

  郑辰这番话也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形似,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那个父母心里都是高兴的。

  “听你妈的,你就在家里做自己的事情。。。”老郑说完扛着锄头就走出门了。

  按说应该吃个早饭再去下地干活的,但这个时候没这个讲究,一般都是趁着天还不热的时候上地干活,等到太阳升起变热的时候就回家了,然后下午等日头过了以后又去干活。

  等父母出门了以后郑辰这才在家里巡视了一圈。

  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各家各户坐落在半山坡上,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的都是开辟了自己的小院子边上用低矮的围墙把自己家里的窑洞围起来,差一些的就只有窑洞。

  郑辰家里有大小四个窑洞,然后有一个面积看着有一百多个平方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碾子,院子被郑母收拾的很干净,这个条件在村里算不上好但也不差!

  四个窑洞里一个作为厨房和放粮食的地方,还有一个小的窑洞放的杂物,剩下两个就是住人的地方了,至于牛棚是在院子的下面有个地方,牛在这个时代不仅是劳动的主力还是重要的财产。

  这个时候牛已经被老郑和郑母带着下地去了,这个时候牛不干活但也不能让它饿肚子,带到地里那边顺便的让它吃些草填饱肚子。

  天还没有大亮,郑辰也没事儿可干,所以就去厨房看了看,窑洞的前端就是烧柴火的灶台,灶台上放着两口锅,其中一口锅上盖的是木质的锅盖,另外一口是银白色的铝制锅盖。

  窑洞的后半部分放的是粮食,郑辰数了数大大小小十几个袋子装的满满的,其中有小麦有玉米,还有一袋子油菜籽,这也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

  承载着粮食重量的是两根简单的木头,下面用砖头垫的高高的,主要是的目的是为了防潮。

  一个简单的木质橱柜,里面摆放着碗筷这些东西,还有就是盐之类的调料。

  至于冰箱这些肯定是没有的,按照高家村的发展速度,预计在有十几二十年估计才会有这些东西。

  郑辰搜寻了一下自己的记忆,整个高家村里现在家里有电视的人家都是少之又少的。

  一句话总结:不仅是郑辰家里,整个高家村都还处在一个穷困交加的时代。

  道阻且上,路远难行啊!

  郑辰在家里闲着无聊,看书学习在他这里顺带着做一下就行了,反正开挂了不用担心。

  所以他得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打发一下时间。

  他左看看右看看终于给自己找了一点儿事情,家里的水缸里没多少水了,正好那就去挑些水回来把水缸倒满。

  槐树做的扁担,两头拴着绳子下面挂着挂钩,两个铁皮水桶一边挂着一个,按着记忆郑辰挑着扁担往水井的方向走去。

  整个时候没有自来水,黄河里的水也不能吃,所以村里的人吃水都是在水井里面弄上来的。

  水井很深,所以取水的时候去要借助一个叫辘轳的工具,缠绕在辘轳上的麻绳有七八米,把水桶挂在麻绳的挂钩上然后放到水井里面取水,再通过辘轳绞上来,然后重复这个动作取水。

  这个动作可不是轻松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要是操作不当容易弄伤取水的人。

  郑辰去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打水了,郑辰一时没想起来应该怎样称呼这个取水的汉子,但是不打招呼又不行,所以喊了一声叔就算是打招呼了。

  等取水的人走了以后郑辰这才开始操纵辘轳。

  要是原本的郑辰肯定弄不了这个玩意儿,但现在不一样了,摆弄这些东西就很轻松了,简单的几下就把两个水桶装满了,郑辰试了一下就准备回家去。

  但是他还没走就看见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按着原主的记忆他认出了这两个熟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usec.org。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usec.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